贴片式面膜市场方兴未艾,相应的膜布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2008年以前,面膜材质主要采用普通无纺布,厚重且透气性差,同时还会出现反吸水等现象,消费者对于面膜材质轻、薄、透的诉求便应运而生。
从发现“蚕丝面膜”,到推出风靡“膜界”的备长炭黑膜,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面膜不断升级的消费诉求,提升面膜使用体验,贝豪一次又一次对面膜材质进行革新。
自我挑战、自我颠覆、自我革命,这是贝豪集团总经理梁宏丽信守的研发理念。
这一次,历时两年多,遍访全球各地,贝豪又找到了颠覆自己的膜材——丝可拉(silkara)材质。“做这么多工作,最想要的就是把珠光膜去掉,做单层面膜。”梁宏丽在接受采访时说。
为什么要去掉珠光膜?
爱敷面膜的你对珠光膜并不会陌生,在面膜界,它一度被认为是蚕丝面膜的“标配”,也就是说,除了面膜膜布之外还需要珠光膜。对消费者来说,珠光膜其实并无用处,据观察,她们使用面膜的时候都是直接揭掉珠光膜,再把面膜敷在脸上。这个可无的“标配”当初只是为了给面膜定型,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蚕丝面膜因为材料本身太薄、不好定型,必须依靠珠光膜的承托。但珠光膜是一种白色垃圾,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梁宏丽透露了这样一个事实,贝豪一家工厂一年就能产生1000吨的白色垃圾,更别说整个面膜产业链了。
除了污染环境,添加珠光膜还无形中提高了面膜的生产成本,包括珠光膜本身的材质成本、人工折叠成本等等。梁宏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掉珠光膜之后,一片成片的面膜净重可以由25ml降到22ml,原料环节省掉3ml,同时减去珠光膜的材质成本大约是0.05元,以及人工折叠成本,一片面膜至少可以节约0.2元的成本。这样算下来,在不改变面膜使用效果的情况下,1亿片的销量一年将为企业节约至少2000万元的生产成本。“这就是我们执着寻求可以做单层的膜材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珠光膜去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面膜原来可以做成这样
丝可拉(silkara)材质研发的初衷是去掉珠光膜,面膜做单层,可以说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由贝豪集团面膜研发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显示,以丝可拉材质生产出来的第三代丝可拉隐形蚕丝面膜使用感也更上一层楼,其重量只有28g/㎡,未经灌装重量仅1-1.4g,厚度仅0.14mm。
因此,相比第一代以及第二代的蚕丝面膜,丝可拉隐形蚕丝面膜更加轻薄透明、柔软贴肤,敷在脸上几乎感觉不到面膜的存在。
现在市面上还是双层的居多,这是因为不少品牌商习惯墨守成规,他们还“以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两层或者三层的面膜。担心消费者不肯接受新的理念,换了之后消费者不买账。甚至很多厂家不明白面膜为什么要有珠光膜,只是看到别人做,自己也跟着这样做。
其实这是“杞人忧天”,现在的消费者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需求。比如说判断产品好不好的标准,除了产品的功效,还要看它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没有珠光膜的单层面膜,或许更能打动消费者的心。
“以欧美为主的化妆品市场已经在环保化的道路上领先一步,欧盟对产品的环保要求非常高,将珠光膜去掉,既能保护环境,又符合欧盟严苛的审核标准,同时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对面膜品类长远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梁宏丽说。
贝豪不只有技术的偏执,更有强烈的产业担当。丝可拉面膜承载了贝豪集团引领中国面膜进入单层面膜的使命和决心。“单层一定是趋势,我们以身作则去掉珠光膜,希望大家也能够行动起来,使面膜真正变成健康环保的产业。”